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大咖畅谈AI发展前景:在可见未来,人类都可掌控人工智能

2024-03-18 18:107870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序幕正徐徐展开。从ChatGPT兴起引发百模大战,到Sora的惊艳表现,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边界。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深思:在AI的智能化浪潮中,人类是否将被取代?随着AI能力的日益增强,它是否会失控,甚至威胁人类? AI未来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在3月15日举行的“华为云&华为终端云创新峰会2024”期间,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 张平安,微博COO、新浪移动CEO 王巍、CSDN创始人蒋涛等行业大咖业就AI大模型的趋势、热点和产业落地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思维碰撞,共探AI技术的未来发展之路。

B端还是C端:AI将在哪个方向首先获得大规模成功? 

2023年被视为大模型元年,2024年则被称为应用元年。在这一背景下,B端和C端的应用与发展成为讨论的焦点。究竟哪个方向会首先获得大规模的成功?

王巍认为,从规模来讲,依托庞大的用户群体,大模型更容易在C端获得成功。AIGC将在C端引领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这种交互方式将超越传统的社交平台,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同时,设备形态也可能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手机端,会出现多种更适合大模型应用形态的硬件设备,再融入如模型参数整型化等先进的模型轻量化技术,AIGC会快速广泛融入多类型硬件生态中,苹果的Vision Pro便是一个例子。而微博此前上线了一个用AIGC开发的评论机器人-评论罗伯特,也引发了广泛关注,频繁登上热搜。

张平安则认为,从大规模来看,AI在各个领域都能成功。但人工智能在B端的价值、发挥的作用、带来的商业成功或超C端。

“过去一年,各领域都通过AI的方式、大模型的方式思考行业的创新,积极拥抱AI。去年华为云发布面向气象、金融、政务、制造、矿山、铁路等行业的盘古大模型后,很多客户已经接入并取得了很快的增长。”张平安说。 

例如三峡在气象领域关注的是能否对来年的区域气象环境、降雨量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以提前做电量筹划,而航空公司则关注是否可以对航线沿途的抖动和颠簸做精确的监测,进而完成载油量的调节及路线规划。

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研究成果去年在《Nature》正刊发表,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公司首篇作为唯一署名单位发表的《自然》正刊论文。此外,盘古气象大模型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位列第一。

张平安认为,五年内千行万业都将用AI进行重塑,这是确定趋势。对于以数字技术为引擎的科技公司来说,如果不能及时引入AI思维,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抛在后面。未来,大模型在B端的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将成为各行业提升效率、优化流程、创新业务模式的重要工具。

AI与人类关系之辩:控制or合作?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然而,这场技术革命也带来了不少疑虑。

对于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受人类的掌控,与会者普遍保持乐观,认为在可见未来,人类依然有能力掌握其发展。王巍指出,技术带有价值观,人工智能还是要为人服务的,至少可见的未来,人类还是可以掌控人工智能的。

张平安还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确保人工智能受控的关键措施。他强调,我们在AI系统设计时,需要在人工智能的所有自闭环中加入控制的环节;此外,电力等关键控制权也不能交给人工智能,以确保其始终在人类的掌控之中。

AI在写诗、绘画等领域逐步取代人类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程序员、设计师、医生等更为复杂和高端的脑力工作领域时,不禁要问:未来三年,大模型会取代这些脑力工作者吗?

王巍表达了他的观点,未来三年内,在基础工作方面,尤其是涉及感知能力的任务,AI尚不能完全替代人类。

“技术发展的本质是帮助人类更好地完成工作,比如电网巡检、煤矿井下作业,制造业工艺优化等,AI可以让工作更安全高效。”张平安说,“但对于工程师这类工作,代码编写可能会被AI取代,但工程设计和创新思维仍需要人类为主。

AI的尽头是基础设施,中国的综合算力设施具有竞争力

今年以来,关于中美两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差距讨论不断。

张平安从数据、算法、算力这三个AI发展的核心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算力与美国还略有差距,但AI的尽头是电力、网络基础设施等资源,中国在电、5G、光纤网络上具有优势,可以换条路从综合算力设施来竞争。在算法方面,中国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Sora背后就有很多中国研发人员,他相信在算法上不会输。而从数据维度来说,中国在数据公开和共享方面还有待加强,随着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未来数据质量有望提升。

在张平安看来,通过发挥在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加强算法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国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装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之日起十五天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相关资讯

人工智能安全政策法规解读会在珠海举办 共探行业合规发展新路径
为推动人工智能行业规范发展,提升企业安全治理能力,2025年6月17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联合珠海市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在珠海举办“人工智能安全政策法规解读会暨珠江口西岸网信部门党建与技术共建合作发布会”。

0评论2025-06-1949

白宫AI主管:中国AI模型仅落后美国不到半年,技术追赶态势显著
美国白宫人工智能(AI)和加密货币事务负责人戴维·萨克斯当天表示,中国在AI模型领域仅落后美国3到6个月,并警告称,若政府过度监管AI产业,可能会使美国失去主导地位,把市场拱手让给中国。

0评论2025-06-1268

Meta发布全新的AI“世界模型”V-JEPA 2
近日,Meta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AI“世界模型”V-JEPA 2,该模型能够在物理世界中实现更先进的环境理解与预测能力,为自动驾驶、物流机器人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

0评论2025-06-1253

六款AI大模型高考数学PK:AI界“高考状元”揭晓,技术突破与争议并存
2025年高考刚落幕,一场由字节豆包、腾讯元宝、DeepSeek、阿里通义、百度文心及OpenAI o3等六大顶尖AI大模型参与的“AI高考数学擂台赛”便引发广泛关注。

0评论2025-06-12105

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再添新动力,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斩获国际大奖
重庆本土具身智能初创企业原力灵机(重庆)智能科技公司在全球机器人视触融合挑战赛(ManiSkill-ViTac 2025)中荣获“纯触觉操控”和“触觉传感器设计”两大赛道金牌,彰显了“重庆智造”的硬核实力。

0评论2025-05-23143

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在深圳启幕,AI终端生态再升级
作为全国首个专注AI终端的专业展会,本届展会以“智联万物 端启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达2.5万平方米,汇聚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全面展示人工智能终端技术的最新突破与应用场景。

0评论2025-05-23102

美国再掀对华芯片制裁风暴:全球产业链震荡,中方坚决反制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最新公告,以“国家安全”为由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措施,将使用华为昇腾系列先进计算芯片的行为直接定性为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并警告全球企业不得协助中国人工智能模型使用美国技术训练。

0评论2025-05-21152

浙江发布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政 目标2027年核心产业营收超万亿
近日,浙江省政府官网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推动该省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到2027年,通用核心技术、产业应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全省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

0评论2025-05-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