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关键窗口期,山东省以“三张券”政策工具为杠杆,以浪潮人工智能模型工厂为标杆,全面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9月,山东已形成“政策引领—场景驱动—生态支撑”的立体化推进体系,正以“快、准、实”的实践路径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
政策组合拳:以“三张券”撬动千亿级市场
面对算力成本高、行业数据孤岛、模型开发门槛高等痛点,山东创新推出“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三大政策工具:
算力券:省级财政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对采购省内智能算力的企业给予最高5%的合同金额补贴,单个企业累计奖补可达500万元。目前全省智能算力占比超50%,总规模达11.6E,为人工智能训练提供强大底座。
模型券:对垂直行业大模型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补,支持盘古大模型、智铝AI&L大模型等20个基础级模型在化工、铝业、钢铁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语料券:针对行业语料库建设,每个重点项目最高奖补150万元,推动魏桥、万华等链主企业牵头构建铝产业数据仓、化工行业知识图谱等高质量数据集。
政策红利已显现:2025年上半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值超3000亿元,形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链条发展格局。
场景革命:从“样板间”到“商品房”的跨越
山东聚焦化工、铝业、钢铁、矿山等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场景:
化工领域:万华化学通过时序大模型TPT,对氯碱装置3000余个点位数据训练,实现离子膜寿命预测准确率提升40%,年节约运维成本超千万元;东明石化应用超算灵犀化工大模型,优化裂解炉燃烧控制,能耗降低15%。
铝业领域:魏桥集团打造的智铝AI&L大模型,将电解槽冷热转换周期从14天延长至18天,分子比波动降低15%,现场重复性工作减少50%,单厂年增效超2亿元。
矿山领域:山东能源集团构建“地知”大模型,实现L4级无人驾驶矿卡集群调度,突水透水预警准确率达98%,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率超30%。
在高端装备领域,潍柴动力应用智匠·工业大模型,使发动机装配线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2%,设备综合效率(OEE)提高8个百分点;海尔智家推出的智慧家庭大模型,驱动全屋智能生态系统渗透率突破50%,限额以上智能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23%。
生态构建: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
山东以“模型工厂+创新平台+产业联盟”模式,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模型工厂:浪潮集团建成的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模型工厂,实现大模型从数据标注、训练调优到部署应用的全流程自动化,模型开发周期缩短60%,成本降低40%。
创新平台:国家智能工业创新中心(山东)联合高校、企业攻关“多模态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母机领域实现复杂零件工艺智能生成误差小于0.01mm。
产业联盟:由200余家企业组成的“人工智能+制造业”联盟,推动钢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从2025年的75%提升至2027年的80%,高端产品占比突破60%。
全球视野:在窗口期中赢得战略主动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美国启动90余项AI政策,欧盟发布《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日本提出“AI基本计划”。山东的实践显示,其政策响应速度、场景落地效率已形成比较优势——从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到省级政策密集出台,仅用时3个月;从模型工厂投产到首批标杆场景复制推广,周期不足1年。
省委书记林武在全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像当年抓改革开放一样抓人工智能,以‘头雁’标准打造全国示范高地。”随着10亿元财政资金、28条全链条政策、13个重点领域推进方案的持续发力,山东正以人工智能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双重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