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PASE气动软肘外骨骼:工业作业的“肌肉减负神器”

2025-11-17 09:32150

智能装备网讯 在制造业、物流业等劳动密集型领域,重复性手臂动作引发的肌肉骨骼损伤(WMSDs)已成为全球职场健康的核心痛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此类损伤占全美职场伤害的30%,每年仅工伤赔偿与康复费用就高达450亿至540亿美元。为破解这一难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UTA)的工程师团队近日宣布,其研发气动软肘外骨骼(Pneumatically Actuated Soft Elbow Exoskeleton, PASE)已通过多维度测试验证,可显著降低手臂肌肉负荷,为工业场景提供高效、轻便的主动防护方案。

技术突破:生物力学与气动结构的深度融合

PASE的核心创新在于将人体肘关节力学与一体式气动结构无缝结合。传统外骨骼常因“力量”与“舒适”难以兼顾而受限,而PASE通过以下设计实现突破:

  1. 仿生轨迹设计:以肘部自然运动曲线为核心,气动执行器与关节轨迹深度贴合,最大限度减少平面外旋转力,既降低关节应变风险,又简化系统复杂度。

  2. 轻量化材质:执行器采用医用级硅胶,兼具柔韧性与耐用性;支撑基座使用碳纤维玛瑙基板,在保证强度的同时降低重量;外层包裹氯丁橡胶,提升穿戴舒适度,减少皮肤摩擦。

  3. 智能动力适配:设备直接接入工厂现有的悬挂式气动系统,无需额外动力装置,通过实时监测抬臂角度与发力强度,动态调整充气量与推力,确保辅助力与人体发力节奏一致。

性能验证:机械与人体双维度测试

研究团队从机械性能与人体应用双维度设计测试方案,以科学数据验证PASE的核心优势:

应用前景:从工业场景到全球健康革命

PASE的研发直击制造业痛点。以美国为例,30%的职场肌肉损伤与重复性手臂动作相关,而PASE通过降低肌肉活动强度与疲劳度,可有效减少工伤赔偿费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其设计理念更具有普适性:

未来展望:人机协同的新范式

PASE的突破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重新定义了“增强人类”的边界。在AI与机器人技术的加持下,外骨骼正从“替代人力”转向“赋能人类”,通过精准匹配个体差异与场景需求,实现“人机共生”的柔性协作。UTA团队表示,下一步将优化设备贴合度与重量,并探索其在医疗康复、物流搬运等领域的延伸应用。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人性化转型,PASE的诞生标志着工业外骨骼技术迈入新阶段。它不仅是工程师们的智慧结晶,更是对“科技服务人类”理念的生动诠释——当机械的精准与生物的灵动相遇,一个更高效、更健康的未来正在到来。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装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之日起十五天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