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国产AI生态绝地反击:寒武纪、华为昇腾深度绑定DeepSeek,开启软硬协同新篇章

2025-10-13 09:261160

2025年10月,中美AI芯片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中国科技企业以一场“软硬协同”的绝地反击,向全球展示了自主生态的爆发力。10月初,国产AI大模型厂商DeepSeek发布实验性模型DeepSeek-V3.2-Exp,仅4分钟后,寒武纪便宣布完成适配并开源推理引擎,华为昇腾亦同步实现“Day 0支持”。这场精准到分钟的联动,标志着中国AI产业链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制胜”的新阶段。

技术突围:DeepSeek模型革新,寒武纪华为抢占先机

DeepSeek-V3.2-Exp的发布堪称AI领域的“效率革命”。该模型引入自研的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DSA)稀疏注意力机制,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将长文本场景下的训练与推理效率提升数倍。更关键的是,其API调用成本较前代降低50%以上,输入价格从0.5元/百万tokens降至0.2元(缓存命中),输出价格从12元降至3元,直接推动AI应用门槛大幅下探。

寒武纪的响应速度令人惊叹。在DeepSeek官宣4分钟后,其开发者公众号即宣布完成适配,并开源vLLM-MLU推理引擎。通过Triton算子开发与BangC融合算子优化,寒武纪芯片在长序列场景下的训推成本显著降低。据内部测试,搭载寒武纪MLU芯片的服务器在处理128K长文本时,首token生成时间(TTFT)低于2秒,响应速度达业界领先水平。

华为昇腾则展现其全栈能力。基于vLLM/SGLang框架,昇腾910B芯片实现DeepSeek-V3.2-Exp的“0天适配”,并向开发者开源所有推理代码与算子实现。华为云更首发上线该模型,通过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提供推理服务,在128K序列下保持TTFT低于2秒、TPOT低于30毫秒的极致性能。

生态重构:从“适配困境”到“标准定义”

此次联动并非偶然,而是中国AI产业长期技术积累与战略协同的结果。过去,国产芯片厂商常陷入“被动适配”的困境——依赖国际框架更新接口,导致生态割裂、成本高企。而2024年《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的出台,首次系统性提出“软硬件协同标准”,要求统一智能芯片接口、规范多硬件平台适配流程。这一顶层设计,让寒武纪、华为等企业从“接口适配方”跃升为“标准制定方”。

寒武纪的突破尤为典型。其通过与DeepSeek的深度协作,将DSA稀疏注意力机制与MLU芯片的算力特性深度融合,实现计算效率的极致优化。据测算,在长序列推理场景中,寒武纪方案的能效比较国际竞品提升30%以上。而华为则依托自研HBM与3D堆叠技术,在昇腾950PR芯片中实现每秒1.2PB的内存带宽,直逼英伟达H200水平。

市场反响:资本狂热与生态崛起

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直接。寒武纪股价在7-9月间暴涨124%,市值突破5210亿元,一度超过日本芯片设备龙头东京电子,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之一。而华为昇腾生态的合作伙伴已超500家,覆盖互联网、金融、能源等关键领域。据IDC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产AI芯片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从2024年的15%跃升至38%,其中寒武纪、华为昇腾合计占比超60%。

国际巨头亦感受到压力。英伟达CEO黄仁勋公开承认:“中国在芯片领域仅落后美国‘几纳秒’。”其财报显示,受美国《GAIN AI》法案限制,英伟达H20芯片在中国市场遇冷,2026财年第一季度库存支出高达45亿美元,第二季度销售额减少40亿美元。反观国内,阿里平头哥的PPU芯片参数指标已超越英伟达A800,与H20相当;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正逐步替换英伟达GPU,转而采用寒武纪、摩尔线程等国产方案。

全球竞争:从“技术追赶”到“规则重构”

这场反击的深层意义,在于中国AI产业从“生态追随”转向“标准定义”。DeepSeek与寒武纪的协同,首次实现了模型架构与芯片设计的联合创新——DSA稀疏注意力机制为国产芯片量身定制,而MLU芯片的算力特性又反向优化模型结构。这种“双向奔赴”,打破了国际巨头“芯片-框架-模型”的封闭生态,为全球AI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正如《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所强调:“标准化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而是重构全球AI生态的话语权分配。”当DeepSeek以UE8M0 FP8精度重新定义算力规则,当寒武纪以开源代码打破技术黑箱,中国AI产业已迈出关键一步。未来,随着昇腾970芯片的量产与DeepSeek-R2模型的发布,这场生态革命或将重塑全球AI竞争格局。

在硅谷的阴影下,中国AI企业正以一场精心编排的协同演出,证明国产生态的成熟度。寒武纪与华为的绝地反击,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产业链头部企业面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当AI向能源、交通、医疗等关键领域渗透,掌握底层芯片与模型标准的企业,终将主导下一个十年。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装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之日起十五天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