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网讯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深圳正以“20+8”产业集群为战略支点,构建起覆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智造”生态。这座曾以“三天一层楼”速度创造经济奇迹的城市,如今正以“每天一项发明专利”的节奏,重塑全球制造业的价值链。
一、硬核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全球首创
深圳的“智造”革命始于底层技术的突破。在人工智能领域,云天励飞推出的“深目”系列AI芯片,实现了从算法到硬件的全栈自研,其低功耗、高算力特性已应用于全球30个国家的智慧城市项目。而在高端装备领域,大族激光的全球首台8万瓦光纤激光切割机,将金属加工精度提升至微米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我们每年将营收的15%投入研发,核心专利中60%是发明专利。”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表示。这种“技术狂飙”模式在深圳普遍存在:2024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2.1万件,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其中90%集中在“20+8”产业领域。
二、产业链革命: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
深圳的“智造”优势不仅在于单个企业的技术实力,更在于全球最完整的硬科技产业链。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比亚迪在深圳布局了从电池材料、电机电控到整车制造的全链条,其“刀片电池”生产线实现100%自动化,单线产能提升50%。而围绕比亚迪,深圳集聚了200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电池-电机-电控-整车”的闭环生态。
“在深圳,一个创意从图纸到量产只需3个月,而在其他城市可能需要1年。”某智能硬件创始人感慨。这种效率源于深圳“楼上楼下创新,左右邻居配套”的产业生态:南山区的科技园聚焦研发,宝安区的制造基地实现量产,龙岗区的物流网络辐射全球。
三、未来产业:从“地面竞争”到“低空经济”
当全球城市还在地面赛道竞争时,深圳已将目光投向天空。2025年,深圳出台《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计划到2027年建成全球首个城市级低空交通网络。大疆创新的无人机物流已覆盖深圳50%的社区,而美团的无人机配送航线突破200条,日均订单量超5万单。
“低空经济不是简单的‘无人机+快递’,而是需要空域管理、5G通信、AI调度等技术的系统集成。”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指出。为此,深圳联合华为、腾讯等企业,建设了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实现飞行器实时定位、避障和路径优化。
四、人才与资本:从“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
深圳的“智造”革命背后,是人才与资本的双重驱动。2024年,深圳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团队32个,新增博士后工作站50家,在站博士后突破5000人。与此同时,深圳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3.5万亿元,占全国1/3,其中90%投向硬科技领域。
“在深圳,一个初创企业可以同时获得风险投资、政府补贴和产业链资源。”某生物医药公司CEO表示。这种“资本+产业+政策”的三角支撑,让深圳成为全球硬科技创业的首选地:2025年上半年,深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总量突破2.3万家。
五、全球坐标: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标准”
深圳的“智造”野心不止于国内市场。华为的5G基站已覆盖全球170个国家,其“5G+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在德国、巴西等国的工厂落地;迈瑞医疗的监护仪、超声设备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其“智能医疗生态系统”正在重塑全球医疗产业链。
“我们不仅要输出产品,更要输出标准。”深圳市市长在2025年全球智造峰会上表示。目前,深圳已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200项,其中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标准成为全球行业基准。
未来图景:到2030年,深圳计划建成全球“智造”创新中心,形成万亿级高端装备、万亿级生物医药、万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在这座“创新永动机”的驱动下,中国制造正从“规模优势”转向“价值优势”,而深圳无疑是这场变革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