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网讯 2025年上半年,国内工业呈现稳健增长与结构优化并行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分别以7.0%和9.5%的增速成为核心引擎,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产量爆发式增长;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设备更新与“两新”政策拉动内需回暖,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机械工业出口额增长12.4%展现外贸韧性;技术创新驱动转型加速,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与高端制造崛起同步推进,山东粮食产业总产值突破2300亿元印证产业升级成效;尽管面临订单不足、外贸承压及供应链波动等挑战,但通过强化技术储备、构建区域化生产网络及政策协同发力,工业经济正以质量优先、创新引领的路径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核心工业数值:增长稳健,结构优化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6月份单月增长6.8%,展现较强韧性。分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占GDP比重达25.7%,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占比提升至35.5%,较去年提高0.9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增速快于全部规上工业3.1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3.3%,成为核心增长极。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3.8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占比持续提升。
细分产品产量爆发式增长
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3.1%,反映智能制造需求激增。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6.2%,延续新能源产业高景气。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5.6%,自动化升级加速。
利润与投资:质量优先,结构升级
利润总额: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4%,其中制造业利润增速显著高于采矿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高于全国工业投资增速,反映企业对高端制造的长期信心。
二、发展状况:政策、技术、市场三重驱动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直接拉动工业投资增长,尤其在电子信息、安全生产等领域形成显著增量。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叠加,推动国内市场需求回暖,如汽车产销分别增长12.5%和11.4%。
技术创新引领转型
数字化转型加速:新确定26个试点城市,开展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支持35个试点城市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绿色化转型深化: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20%,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企业通过低碳技术、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减排。
高端制造崛起: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工业母机等领域利润增速突出,反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双重特征。
市场需求升级与区域协同
内需市场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其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降幅收窄,反映消费信心修复。
区域分工细化:东部园区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中西部通过成本优势与政策扶持承接产业转移,如成渝地区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
三、行业亮点:机械工业与粮食产业双轮驱动
机械工业:稳中向好,出口亮眼
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高于全国工业2.6个百分点。
营业收入与利润:分别增长7.8%和9.4%,增速比全国工业高5.3和11.2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韧性足: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1%,出口额增长12.4%,贸易顺差扩大23.3%,占全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7.1%。
粮食产业:总产值突破2300亿元
山东粮食产业:上半年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同比增长4%,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集团达10家,过30亿的企业42家。
政策支持强化:通过设备更新项目、绿色仓储升级、“智慧粮库”建设等举措,提升储备保障能力。
四、挑战与应对:技术迭代与供应链韧性
主要挑战
市场波动与需求不足:66%的企业反馈订单不足,在手订单增速回落、短单居多、出口订单收缩。
外贸出口承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国家对中国工业设备出口设置壁垒。
供应链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高端工业品进口依赖等问题仍存。
应对策略
技术储备强化: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区域化生产网络构建:通过战略储备、国产替代等方式增强供应链韧性。
政策协同发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即将印发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以政策、技术、市场三重合力实现稳中提质,在应对挑战中积蓄动能,正稳步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