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网4月11日 近日,苏州在智能装备领域捷报频传,尤其在智能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方面成绩显著,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正逐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智能装备产业的重要高地。
智能机器人产业多点开花
具身智能机器人崭露头角
苏州市已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并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将达100亿元,直接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支撑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在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上,众多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如苏州云幕智造的“伯虎”机器人,拥有仿生皮肤和丰富表情,作为文旅使者,以科技手段传播江南文化;苏州优理奇公司的“旺达”,擅长洗衣、叠衣、洗碗、做汉堡等家务;苏州乐聚科技的“乐乐”,能走能跑还能跳,在工业、商业、科研教育等领域崭露头角;哈工大苏研院的“共工”,是为消防救援场景开发的液压人形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各具特色,展现了苏州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机器人企业协同发展
苏州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形成了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共生的良好生态。吴中区机器人产业园内,绿的谐波研发的谐波减速器以0.001毫米的精度误差,打破了日本企业长达30年的技术垄断,其核心部件从伺服电机、传感器到控制系统,超过300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一小时产业圈”。在苏州工业园区,哈工大苏州研究院与乐聚机器人生产基地紧密合作,通过“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搭台”的“创新联合体”模式,实现了技术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例如,乐聚机器人的“夸父”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到量产仅用8个月,得益于这种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
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苏州已聚集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3家(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核心企业80余家),2024年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形成了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吴中区作为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重要区域,截至2024年底,机器人+人工智能企业超1000家,产业规模达1608.3亿元,汇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40家、生产机器人本体55种、600余款,已成为全国生产机器人种类最丰富的地区。
工业自动化加速推进
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苏州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传统产业的“细胞级焕新”。沙钢集团作为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过去十年投入超5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引进被誉为拥有“革命性”的超薄带工艺技术,总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降低,其生产线已成为世界上各项指标最好的薄带铸轧产线之一。同时,沙钢搭建了全流程智慧管控平台,将炼铁、炼钢、轧钢3000多个工序节点接入工业互联网,实现全产业链流程的智慧升级。江苏沙印集团引进最新的数码印花技术,280个精密喷头协同作业,可实现上百种套色的精准呈现,仅用10秒钟就能复刻出1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在新兴产业领域,苏州的工业自动化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光束汽车作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新能源整车企业,深度融合宝马高端品控体系与长城智能化研发优势,在2024年推出MINICOOPER和MINIACEMAN两款主力车型,实现“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光束速度”,2024年产值达130亿元,出口额100亿元,还带动张家港汽车制造行业产值增长了61.2%。在氢能产业方面,张家港抢滩新赛道,构筑全链条生态矩阵,出台氢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6年,集聚氢能企业超100家,年产值超300亿元,成为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氢能产业先行集聚发展区。
智能建造领域成果丰硕
苏州在智能建造领域也走在了全国前列。2024年,苏州在住建部智能建造试点工作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一。苏州市印发《关于全面引导应用智能建造技术的通知》,按照“分类实施,重点突破”原则,全面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市建成3个省级智能建造产业示范基地,培育15家骨干企业,通过“以硬促软”工作路径,打造“苏州特色”的智能建造产业生态。苏州全面推进BIM技术全过程应用,近1800个项目纳入全市BIM监管平台,总建筑面积约2200万平方米,涵盖房建、市政、轨道交通等不同类型项目,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的转变。
政策支持与生态构建
政策保障有力
苏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智能机器人领域,苏州市政府发布了《苏州市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若干措施》《苏州市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产业政策、人才政策,从技术创新、场景应用、要素供给、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推出14条针对性政策,单项支持最高达1亿元。在工业自动化方面,苏州市印发相关通知,引导应用智能建造技术,推动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创新生态完善
苏州注重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吸引和培育了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和人才。吴中区引入了哈工大苏州研究院,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雄厚的科研和人才资源,建设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信息通信等7个研究中心,引进了13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了以院士领衔、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百余人科研队伍。此外,吴中区还先后建成苏州市仿生机器人用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智能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创载体,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源头供给。
苏州在智能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成果显著,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创新生态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苏州智能装备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苏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