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迎来了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从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的机器人,到哈尔滨亚冬会上展示火炬传递的机器人,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正以崭新的姿态站在全球科技舞台的中央。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到约27.6亿元,并有望在2030年成长为千亿元市场。全球市场同样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动力,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40亿美元。这一迅猛的发展势头,得益于中国在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
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各地纷纷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投入和支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这些政策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市场需求方面,人形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工业生产中,人形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完成危险、重复和乏味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服务行业,人形机器人则可以作为智能导览员、AI陪练师等角色,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以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劳动者”系列机器人为例,该机器人已经实现了独立行走、负重行走、上下楼梯、爬坡、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在电网变电站等场景进行示范应用。此外,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的“远征A2”机器人也已经在工业、商业、家庭等多个场景实现了广泛应用。
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方面,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例如,宇树科技仅用半年时间就打造出了全球首款具有原地后空翻能力的人形机器人H1-2,并在不到一年后推出了能完成各种高难度动态动作的人形机器人G1。优必选则在运动控制和人机交互领域积累深厚,其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已经内置了多模态大模型“大脑”,能够实时记录数据,并对接智慧工厂仓库系统。
此外,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上游的基础硬件、中游的系统集成和整机开发、下游的应用场景等各个环节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这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量产和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展望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中国也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科技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发展。
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浪潮中,中国不仅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更为全球具身智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未来,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