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过度加工损失营养? 科学仪器助力粮食生产

2021-11-03 09:56236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年递增,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饮食上的消费观念和需求也逐渐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在基础食材的选择上,开始越来越倾向于一些经过精细加工的粮食产品,导致粮食过度加工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过度加工是指粮食生产企业为追求粮食精度而采取的原料消耗高、产品出率低的加工方式。通常情况下,小麦、苞米等原粮的加工要经历去皮和研磨成粉这两大过程,去皮工艺有碾削、抛光等,研磨成粉的流程则包括由皮磨、心磨、渣磨以及尾磨等。

  为了生产高精度小麦粉,现在的企业大多采用分级提纯的制粉方式,通过筛分机、磨粉机以及清粉机等设备精细地从胚乳中心向外逐步取粉,再按精度高低或用途配制成不同规格的小麦粉。

  虽然经过这种方式加工而成的面粉看起来颜色亮白,吃起来口感也不错,却会造成粮食产量的巨大浪费。据了解,过度加工导致的粮食损失大概在3%到10%,有的甚至高达15%。原农业部之前发布的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就显示,我国每年因过度加工而损失的粮食都在150亿斤以上,可见浪费数量之大。

  另一方面,这些经过精细加工的面粉与粗加工面粉相比,往往只是“徒有其表”。这主要是因为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通常都集中在原粮的表皮、糊粉层等部位,过度加工会去除这些对均衡饮食有所助益的组分,而只留下淀粉和蛋白质。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要改变这种“麦强粉弱”的局面就要从问题源头下手,过度加工是因为消费者的选择才会出现的一种企业相互竞争现象,因此转变人们的观念和对“精米细面”的错误认知尤为重要。同时,对于加工企业来说,需要不断调整完善面粉加工工艺,合理控制加工精度,确保面粉的营养度与综合品质。

  另外,在粮食加工过程中,生产企业也可以通过专业科学仪器如定氮仪、质构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离子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及液质联用仪等来检测并控制面粉中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与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实时监测并控制这些物质的含量,在追求外观和口感的同时兼顾到营养。

  俗话说“过犹不及”,无论在任何事情上或者任何领域,过度都是我们需要时刻注意避免的一种现象。在食品生产领域,除了稻米和小麦等主粮之外,基本上所有的食品和农产品都需要经过一定程度的加工,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选择食材时我们也应该选择一些加工程序少的食品,提高对深度加工食品的警惕性。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装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之日起十五天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