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机器人时代的来临将给人类带来什么?

2021-09-16 15:352190

斯皮尔伯格眼中的机器人,是电影《AI》中努力成为真正人类的“小男孩”;黑客帝国里出现的机器人,是将人类当作能源饲养的庞大机器帝国;而普通大众心目中的机器人,或许就像聪明可爱的机器狗AIBO和最新的机器人Qrio那样,它或者是人们友善的伙伴,或者是人类自身的忠实复制。

  独一无二的万物之灵为何偏偏着迷于以工业产品来复制自己?机器人时代给人类带来的是彻底解放还是更加倒退?比制造机器人更加困难的或许是回答这些问题。

  复制真人

  1921年,捷克剧作家Karel Capek在R.U.R.剧本中首次用了“Robot”这个词语,不过真正的机器人却诞生在40年后。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商业机器人“通用机械手” 在通用汽车投入运行,当时能接受它的企业并不多,以至于它的发明者Joe Engelberger认为这可能会是一项昂贵而实用性不够的产品。

  不过事实证明了机器人的作用绝不仅仅限于装配零件,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机器人的进展情况已经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而它的发明者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始终是,“让机器人像真人一样”。现在看来,他们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的一大半。

  2004年3月9日,索尼公司最新推出的机器人Qrio在东京一个音乐会的彩排上流畅的指挥完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它甚至还和东京爱乐乐团联袂登台演出。当然,Qrio赢得了比人类指挥家更多的掌声。除了指挥,Qrio还能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俨然是一位耀眼的机器人明星。Qrio能够双足行走、跳跃甚至跑步,不仅能避让障碍,即使跌倒也能自己站起来,它掌握的词汇有2万个,还能记忆对话,这些强大的功能让它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贴近人类的机器人。

  对技术专家来说,他们感兴趣的或许是Qrio内置了什么样的平衡和运动系统、身体上添加了多少个关节、配备了什么级别的摄像传感器以及采用什么类型的CPU。不过对普通人来说,Qrio最吸引人的不是功能上的进步,而是它完全模拟人类独有的“性格”。Qrio的四个型号拥有各自不同的性格: Ken的性格为对宇宙及科学等感兴趣的知识探求型,知识渊博且有独到的见解,特长为猜谜及健谈,具有与人自然交流的谈话能力;Audrey属于喜欢小孩子的稳重和蔼型,特长为朗读连环画,具有使人开心的对话技术;Charlie属于喜欢电影及音乐的逗人开心型,擅长舞蹈与运动,能够进行全身协调地运动控制,可以随音乐起舞;Marco对时装及艺术感兴趣,活泼但“不够稳重”,特长为唱歌,可以根据声音合成展示丰富的音乐内容。

  正是各具特色的性格让Qrio更像真正的人类,而不仅仅是一个具备精密功能的高级机械装置,这也是在机器人研发方面索尼公司一直努力的方向。在 1999年推出的AIBO机器狗中,索尼就煞费苦心通过记忆识别等功能加强AIBO和人的交流能力,并且能根据主人的态度做出“高兴”、“悲伤”、“愤怒”等表情。索尼还赋予不同型号AIBO“开朗”或“沉默”的特点,这一切都使它更像一只真实的宠物狗。AIBO的名字来源于人工智能机器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的英文缩写,售价大约在1600美元左右,而Qrio至今尚未上市,有人估计它的价格将和一辆宝马车不相上下。

  家家都要机器人

  过去50年来,机器人主要被应用在工业生产和危险环境中。但现在更大的市场已经转移到了家庭,“每个家庭都拥有机器人”将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虽然你现在还不能拥有一个像Qrio那样耀眼的机器人管家,但至少你可以把一个吸尘器机器人带回家。这种“方便”让人难以拒绝。

  iRobot公司在2002年推出了吸尘器机器人伦巴(Roomba),这是一款非常适合大众消费的实用性产品。价值199美元的伦巴外形很像一张比萨饼,它能通过传感器和导航软件自动打扫房间。伦巴拥有的数学运算法可以设计路线,传感器让它能避开各种障碍,察觉陡坡以免摔下楼梯。制造商认为伦巴的预期销售量会成千上万,并在2004年开始赢利。iRobot首席执行官科林·安格尔(ColinAngle)认为,伦巴的成功是因为公司有一个简单的目标。那就是设计一种面向大众市场的、单一功能的机器人。据进化机器人公司(EvolutionRobotics)总裁艾利克·胡德纳特 (AlecHudnut)估计,2004年消费型机器人销售量将达到50万台,它们当中大部分为真空吸尘器,总收入将达到1亿到2亿美元。这家公司专门从事机器人软件开发,它为包括索尼在内的客户开发巡航和目标感知技术。

  拟人化的智能机器人或许要等上几十年才能真正进入市场,不过包括索尼在内的众多公司正在为此不懈的努力。“我们必须掌握更先进的传感器和运动控制技术,开发更多人工智能,同时降低产品成本”,索尼的机器人部主管SatoshiAmagai说。对他们的这种努力给予回报的是消费者对机器人产品的认同:最初外界预计高昂的价格恐怕很难使智能机器人市场吸引太多的消费者。但是1999年首批投放日本市场的3000只AIBO小狗在20分钟之内就被抢购一空,2004年AIBO的销量预计将突破50000只。这种惹人喜爱的小狗使索尼公司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牢固的树立了自己的地位,并且带来了更多的追随者。

  2004年3月26日,索尼、富士通和三菱重工联合成立了旨在统一家用机器人操作标准的组织“机器人服务计划(RSi)”,该组织将负责统一目前各公司分别制订的机器人操作命令体系。目的是促进机器人操作家用AV设备、机器人利用互联网检索并收集信息等服务的开发。他们计划在2004年底出台规格草案,除了开发机器人的各公司之外,还呼吁电机厂商、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等积极参加。此外,包括本田、丰田在内的日本企业也纷纷发布了各自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其中本田公司在2000年发布的Asimo被称为是全球首款双足行走的机器人。

  机器人守则

  机器人究竟是人类的仆人、伙伴还是潜在的敌人?对于那些制造出拟人机器人的公司来说,除了技术之外,他们还必须面对的另一大障碍是人们对机器人的困惑甚至恐惧,这种心理来源于大量描绘“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终结者”的影视作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可能他们费尽心机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越像真人,大众对它的恐惧心理就会越强烈。

  在《终结者》、《黑客帝国》之类风靡一时的电影中,机器人试图统治人类,并且几乎如愿以偿,这给大众造成了“不可相信机器人”的深刻印象。人们会对那些外表和真人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感到不安:“它们会抢走我们的工作吗?它们会对我们产生威胁吗?”目前对这些问题,机器人的拥护者们只能以法国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上个世纪末所创造的“机器人三定律”来回答:即“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第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这个在科幻小说中诞生的定律现在已经被众多科学家和机器人制造商所认同,索尼的机器人部主管SatoshiAmagai就认为:“生产商必须强调安全性和忠实于人的机器人三定律,努力使人们消除对机器人的不信任和恐惧感。”

  就算“机器人三定律”将可以得到完全的遵循,它毕竟还只能保证人身安全,而不能预防机器人时代可能产生的其他种种负面影响。社会学家们认为:机器人的出现可能会使家庭和社会结构产生变化:“机器人是最理想的朋友。人们也许会不再热衷于和亲朋相聚,而是整日和万能的机器人伙伴呆在一起,既然机器人完美无缺而且永远服从命令,谁还会费力气去和真人打交道?”此外,机器人会不会造成新的就业危机?机器人是否可能具有人类般的情感?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些和我们外表一般无二的人造物?

  令人担忧的是,制造了机器人的人类其实并没有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机器人时代,一切问题的答案都还是未知数。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装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之日起十五天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