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南科大医院:巧用“3D打印+肉毒素”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2021-12-09 13:305180
【智能装备网讯】      说起肉毒素,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微整形、瘦脸、除皱”等医美项目,但肉毒素被运用于神经治疗方面,大众还知之甚少。近期,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南科大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在3D打印导板兼支具的引导下,为一名来自重庆的肢体痉挛导致运动障碍患者注射肉毒素,使其迎来了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曙光。
赴深圳寻求希望
      两年前,一场意外的脑出血改变了60岁陈先生的美好人生。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在当地医院接受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陈先生依然遗留了运动神经损伤的问题。虽经两年多的治疗,但疗效非常微弱,陈先生依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这让他一度感到绝望。
      据悉,很多患者中风后会出现瘫痪肢体张力增高,肢体僵硬强直,痉挛性瘫痪,进而活动受限。肉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性药物,注入肌肉后,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部分,可抑制乙酰胆碱(Ach)的释放,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使肌纤维不能收缩而使肌痉挛缓解。
       近年来,南科大医院通过3D打印导航下精准地注射肉毒素,这项创新技术大大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张力,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经有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陈先生在媒体上了解到南科大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红军使用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障碍患者的成功案例,便从重庆到深圳求医。
精准注射肉毒素,3D导板来帮忙
      肉毒素治疗肌肉痉挛固然有效,但上肢手部精细运动肌肉非常细小且数量较多,常规B超或肌电引导下肉毒素注射不够精准,疗效有限,如何将肉毒素精准注射到痉挛的肌肉中成为难题。陈先生入住南科大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后,杨红军决定独辟蹊径,采用一个更大胆的创新方案为其进行精准肉毒素注射。杨红军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与数字外科创新中心裴延军教授,对陈先生右上肢CT图像进行重建,设计虚拟导板后打印出3D手模型。


为实现肉毒素注射精准定位,杨红军将解剖定位和电生理定位相结合。在虚拟3D重建图中,医生可非常清晰地“解剖”出支配手及腕运动的每一条小肌肉,并可根据陈先生肢体痉挛瘫痪的症状,选定导致肢体痉挛的肌张力增高肌肉,作为肉毒素注射的靶点;在虚拟的上肢解剖图中标定靶点,规划出注射肉毒素进针路线,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以最安全便捷的路径进入靶点,然后在虚拟3D重建图的特定部位皮肤上设计导板和导孔,对导板进行3D打印并消毒。术中,杨红军将导板戴在患者患肢上,通过导孔将注射针准确地穿刺到目标肌肉,做到精准“解剖定位”。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他还运用“电生理定位”,通过电刺激靶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并根据腕关节、手指运动,判断最佳注射靶点。通过上述解剖和生理定位,可以将肉毒素精准注射到痉挛肌肉中。

此外,3D打印手模型还是一个支具“矫形器”,可模拟手最佳功能位置,在精准注射肉毒素后有效降低肌张力,将手固定于功能位置,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

3D打印手模型导航一举两得

在陈先生的手术中,只见3D打印手模型导板完美地贴合着其手臂。杨红军首先通过导板上的导孔将电极针穿刺到标定的靶点;随后启动电极针的电刺激,陈先生的目标肌肉出现节律性收缩,使腕关节、手指也出现节律性运动。杨红军调节电极针,使运动幅度加大,并将电极针作为最后靶点,拔出电极,通过电极套管针注射适量肉毒素溶液,依此方法,逐步完成其余靶肌肉的肉毒素注射。


因陈先生受影响的肌肉较多,杨红军耐心地对每一处肌肉进行注射,半小时后,其右上肢已全部注射完毕。术后,杨红军将3D打印手模型固定在陈先生的手臂上,利用其撑开患肢并给予支撑,矫正手部畸形。3D打印手模型导板可谓“精准导航”和“矫正支撑”一举两得。


     术后,陈先生并未感到明显疼痛,很快就出院了,目前在进一步康复中。让陈先生感到惊喜的是,过去,他僵硬紧握的右手需要用力才能掰开,这次术后仅1周时间,其右手竟然可以自然伸开。
     据悉,南科大医院神经内科引进学科带头人杨红军后,已开展3D打印导航介入疼痛治疗等新技术。此次神经内科创新性地将3D打印导航技术与肉毒素注射结合,为传统肉毒素治疗赋予精准治疗的新活力,并创造性地使导板这种精准支具,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提供了新方案,将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肢体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采编:www.znzbw.cn)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装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之日起十五天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