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新基建能为机器人产业带来什么?

2021-12-08 11:596480
【智能装备网讯】

今年年初,在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催生下,“新基建”迎来了风口。     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投资,传统基建领域的存量基数虽然高,但能效减弱,以数字型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迈向了起跑线,准备助力经济腾飞。它一端连接巨大的投资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新基建在不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来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如果说疫情是发力新基建的直接动因,广阔市场空间就是新基建迅速发展的优势条件,那么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就成为新基建时代到来的推手。

新基建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这些都与其他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息息相关。     对于机器人来说,直接带来新机会的就是5G的建设。新基建中反复强调5G技术,它的引入能实现信号传输速度从K级到M现在到G的大增速;而且,在整个数据量上实现了5倍以上的低时延,智能控制得到如此提升,能够使机器人整体连接的能力迅速提升。依靠5G,机器人需要的关键支撑能力,比如数据量、速率和时延等因素,就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除此以外,中科新松提到,他们将大量使用5G模块和云端,以便更高效地完成无线传输,通过5G模块可以将传统的机器人控制柜、示教器与机器人之间进行无线连接,就可以远程操控机器人,实时获取机器人运行数据,分析模块将自动对机器人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缩短物理空间距离,人机耦合,从而大幅提升协同效率,优化资源配给能力,提升协同效率,打造人员、机器人、产品之间的信息互联。     新基建要建设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这些又能给机器人带来什么新机遇呢?     近几年,随着用工资源的紧张和智能技术的成熟,许多服务行业场景开始调整人员结构,使用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以协作机器人为例,结合混合现实技术(AR)的协作机器人将开创全新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操作人员可以在AR眼镜上得到机器人的运行状态数据,并对机器人进行操控,增加了机器人的使用友好度,降低了机器人操作门槛,更容易进入一些对机器人并不熟悉的服务行业,用机器人来标准化服务行业的质量。

随着新基建的提出,机器人将不再仅仅只是替代劳动力的工具,更多的是协助人提高效率的新物种,具备自主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创造这样的机器人需要更多人的介入,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将会被创造。在人才上,也会针对未来的就业需求培养更多对口专业人才,这是对就业岗位的一轮重新分配而非洗牌筛选。     新基建要建设创新基础设施。主要建设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对于智能制造领域来说,面对新基建窗口期,也能看到巨大的机会。后疫情时代,对于自动化生产,对于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不断创新知识沉淀和技术扩散的方式,正在打破原有的工业封闭技术体系和利益格局,重构工业全要素联接、资源优化配置、产业融合创新协作的网状价值生态。     作为数字化工厂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新松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领域拥有几十年的工程经验积累。结合5G、工业互联网、Big Data等新技术,新松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构建了从软件系统、工业控制芯片到配套硬件的全体系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控制平台,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解决客观生产需求,还能为工厂开辟更高效的生产模式,提供现代化智能生产思路,弥补在制造强国这个领域缺"芯"少脑的现状,为其他的制造业、行业赋能。

此外,工业互联网的推出有助于打通产业生态跨行业供应链。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现代产业生态涉及行业越来越多,行业间信息孤岛问题愈发突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供给生产信息和需求信息的高效对接平台,能够有效打破各行业信息孤岛,实现资源高效配置,解决工厂智能仓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新松智能物流系统能够打通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联结,供应链上下游信息透明化,各环节人员在手机、电脑等终端能够实时查看物料信息与状态,实现高效物联和协同工作。     

总之,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从信息基础设施看,取得跨越式发展和进步,高速光纤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从融合基础设施看,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从创新基础设施看,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新基建绝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续推进,中科新松也在付出自己的努力。通过科学规划,不断探索监管方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活市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进而带动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升级发展,就一定能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增强综合国力,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积蓄新能量。

(采编:www.znzbw.cn)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装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之日起十五天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