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研究报告

2021-11-25 15:032360

编 制 说 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依靠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作为发展中国家,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科技兴安”战略。围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安全生产总目标,安全生产科技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制定科学的、适合国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优先发展领域、急需的重大科学技术课题和对未来有重大影响的前沿重大理论问题,明确需要试点和全面推广的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安排,由国家局安科中心、交通部、铁道部、公安部消防局、清华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13家单位(部门)为主,组成了《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交通建筑运输等领域研究报告编制组(以下简称编制组),共同完成《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交通建筑运输等领域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编制组首先制定了《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交通建筑运输等领域的调研工作计划,采用现场访谈、座谈、问卷调查、资料检索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调查,完成了包括公安消防、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交通水运、建筑、兵器、机械、电力、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等领域的调研报告16份,基本涉及了除煤与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之外的领域。 
     编制组根据调研结果,在积极争取多方专家参与,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编制了《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交通建筑运输等领域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主要针对交通、运输、建筑、消防、机械、电力、轻工、纺织、旅游、轻纺、冶金、铸造、特种设备、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教育等领域,分析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科技需求,明确了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总方针和工作指导思想,制定了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目标,规划出安全生产理论研究优先领域5个、重大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优先领域15个、安全生产科技攻关项目24项、重点推广项目41项、示范工程6个,提出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和对策。

目  录
一、形势与现状
     1.安全生产科技面临形势
     2.安全生产科技现状
     3.安全生产科技存在主要问题
     4.安全生产科技需求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1.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总方针
     2.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指导思想
     3.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目标
三、重点任务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理论创新
     2.抓住共性、关键性问题进行重点攻关
     3.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广优秀成果
     4.进行成果整合,建立示范工程
四、保障条件和措施
     1.建立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体系
     2.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
     3.建立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4.重视科技对生产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6.形成尊重人才、重视科研的社会氛围
     7.加强人才培养,形成安全科研梯队

《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研究报告 (2004~2010)
一、形势与现状
1.安全生产科技面临形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依靠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作为发展中国家,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科技兴安”战略。
安全生产科技要发展,科技体制建设是关键。近几年的体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科技格局,但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安全生产科技体制尚未形成。围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安全生产总目标,安全生产科技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制定科学的、适合国情的中长期发展计划,规划优先发展领域、急需的重大科学技术课题和对未来有重大影响的前沿重大理论问题,提出需要试点和全面推广的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首先,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解决好安全生产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关心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必须依靠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旧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科技格局被打破,而新的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科技新体制尚未形成,急需规划出安全生产科技的新格局、新体制。 
     其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中,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科技的地位、作用、任务和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使每一个安全生产科技工作者都为了安全生产科技任务、为实现安全生产科技目标而努力。安全生产科技是科技的一部分,安全生产科技规划必须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为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提供安全生产部分的内容,为各部委、省级科技规划提供参考。 
     最后,安全生产科技投入的不足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滞后,制约了安全生产科技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急需规划安全生产优先领域和重大课题,以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科研工作,解决安全生产中急需的问题。
编制《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已成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中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
2.安全生产科技现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安全生产需求的不断扩大,安全生产科技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安全生产科技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一大批实用科研成果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 
     (1)从“八五”期间首次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以来,“九五”、“十五”期间,连续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科技攻关。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省市科委科技资金中,都投入部分资金,安排了安全生产科研项目。企业为预防和减少事故损失,也开展了一些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民间资金开始进入安全生产科技领域。通过广大安全生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在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大工业事故预防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初步形成了包括国家安全科研机构、省级安全科研机构、大学安全研究院所、企业安全研究院所和其他类安全研究机构等构成的多形式安全生产科研系统。 
     (3)建立了火灾国家重点实验室、爆炸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检验与监测实验室、防爆检测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实验和检测检验基地。 
     (4)形成了本科(安全工程)、硕士(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安全技术及工程)的三级学位教育体系,并设立了相关的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 
     (5)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单设了安全科学分类主题词,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确定了安全工程师职称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安全科学体系建设取得很大进展。
3.安全生产科技存在主要问题 
     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中,还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理论发展滞后,安全生产监管缺乏有效科技支撑,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投入严重不足、科研力量不足、基础薄弱、科研条件差等诸多问题,安全生产科技尚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障。 
     (1)安全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发展后劲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安全生产工作的性质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打破了以前劳动安全卫生监督管理的格局,有些人对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体制提出质疑。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中小企业生产事故发生率高的现象,给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强调先进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些企业领导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只顾眼前经济发展,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后劲。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没有形成安全生产基础理论框架和体系。
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主要表现在: 
     ■对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的世界观、方法论等缺乏研究,没有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生产基础理论方法体系。 
     ■缺乏必要的安全基础理论研究基地,理论研究力量缺乏、难以整合,难以抓住重大课题。 
     ■安全生产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有些基础实验室被拆除、被它用,在安全哲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安全技术基础科学方面出现了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局面。 
     ■在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近年来缺乏高水平、高质量、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其突出表现为安全生产基础性研究落(滞)后,许多共性和关键性的安全基础理论缺乏创新和发展。 
     (2)安全管理理论落后,对安全生产发展影响重大 
     近十几年来,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如图1所示,发生各类事故100多万起。事故起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因素中管理意识、手段、方法和体系的落后是最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长期的安全管理科研投入不足,造成了安全管理理论滞后,安全管理方法、手段和体系落后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从安全生产管理角度看,最突出的问题是技术基础工作较差,如安全技术标准数量少、指标落后,安全管理水平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远远落后国际水平。 
     (3)安全科研投入不足,难以组织重大攻关
受国家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总体投入方面的限制,安全科研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安全生产科研工作的开展。主要体现在: 
     ■经费不足,难以组织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科技攻关,无法跟踪国际安全生产科技先进水平。 
     ■企业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够,先进安全生产科研成果难以推广应用。 
     ■安全科技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安全生产科研基地的建设和优秀安全生产科研人才培养,造成了安全生产科技资源的匮乏。 
     (4)法律法规研究不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是一项艰巨、漫长的工作,每一个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都需要大量的调查、实验、试验等研究工作,只有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国情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由于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研究不够,使得很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还停留在原劳动保护法规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原则性较强,操作性较差。 
     (5)重大危险源监管、事故监控预警和应急技术研究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成了大量的大型贮罐区和仓库,这些贮罐区和仓库贮存着大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并对整个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而我国现阶段对重大危险源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监控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国外针对一些危险大的设备(设施),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其安全状态实施远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控制处理。而我国尚未建立起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测、预测恶性事故发生的监控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装备有效的应急救援装备,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无法预料和有效防止灾难性突发事故。 
     (6)安全监测、检测设备落后
目前我国工业化水平较低,设备和工艺水平与国外同类生产装置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不能对关键生产装置、重点生产部位和重要部位进行有效的监测控制。如在铁路运输中,行车质量不高,安全检测手段相对落后,对铁路道轨、机车车辆的检测、控制水平较低,未形成监测网络,对道轨、机车车辆中的事故隐患不能进行系统的检测,因此对列车冲突、脱轨、火灾、爆炸、断轴、断轨等重大事故不能进行有效的预防。又如埋地长输管道和城市公用管道,土壤、环境对管道的腐蚀十分严重,极易引起管道的泄漏,而目前的监测检验技术满足不了要求。再如我国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由于天气、车况、驾驶人员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高速公路事故频频发生,恶性事故不断,目前在充分利用现代化监视、监测与计算机控制方法、利用监控手段指挥交通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使得每年由于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近10万人。 
     (7)针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科研工作不够 
     中小企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科研投入却很少,近15年内没有开展过针对性的重大科研工作,可供使用的成果也很少。因此,中小企业事故多发的局面没有改变。 
     (8)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建设落后,制约了安全科技发展
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发展迅速,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但它们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察,尤其是在重大危险源监控以及灾害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落后。应该努力发挥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 
     4.安全生产科技需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对安全生产科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 
     (1)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理论创新。研究安全生产基础理论体系,为安全生产提供重大指导作用,实现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的不断创新。 
     (2)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基础研究,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持续改进和提高,及时、科学的修订和制定各种标准和规范需要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 
     (3)开展事故发生机理、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重(特)大事故控制技术研究。事故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对其发生机理、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同时进行重(特)大事故控制技术研究,提高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水平。 
     (4)研究安全生产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提高设备和装置的本质安全度。对设备和生产装置安全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从而提高设备和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加大科技投入,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型安全设备和检测仪器,提高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度。通过自动化控制和隔离操作,降低事故发生时对人员的伤害程度和伤亡率。 
     (5)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技术研究。应用已有的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建立一个从生产经营单位、到地方城市、国家安全监察部门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这对企业安全生产,对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以及对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6)全面开展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研究。包括研究并建立快速、有效的指挥系统网络,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调动组织专家、抢险队伍、医疗保障等相关的组织和人员;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便保证抢险救援工作程序准确,反应灵敏;开发针对不同事故类型的抢险救援技术和装备,以保证抢险救援工作的切实有效。例如锅炉和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大型储罐(区)的泄漏事故,交通运输事故,铁路、公路、水路运输中的毒物泄漏事故,城市地铁和铁路运输事故等。 
     (7)开展事故后处理技术及退役设备、废物的处理技术研究。研究事故发生后的控制技术,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对退役设备、废物的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减少处理退役设备和废物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 
     (8)开展设备的监测、控制技术研究。对关键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提高设备的监测、控制水平,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在特种设备方面,开展检测与评估技术的研究。 
     (9)研究适合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方法、技术、手段、体系、机制等,在中小企业中广泛推广人机工效学的技术方法,减轻工人负荷,改善人机环境,使工人从劳累、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设计出不同行业、不同工作方式的人机工效学方案及相应的工具与设备,以最低廉的投入,最科学的方法,争取获得最佳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改变设备条件差、经费投入不足就难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这一过时的观念,使人机工效学这项最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先进技术在我国中小企业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水平。 
     (10)进行信息和网络化技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在灾害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 
     (11)针对个体防护装备技术含量和普及率低、不能满足防护要求的现状,急需开发高水平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专业管理人员的技术装备,特别要重视多功能防护材料的开发。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1.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总方针 
     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总方针是: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总目标,为坚定不移地抓好“三件大事”、加快“六个支撑体系”建设、努力推进“五项创新”、尽快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工作新格局,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2.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指导思想 
     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坚持以基础研究为先导,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整合和引导社会科技资源,按照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的要求,坚持全面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 
     (1)坚持“三个代表”,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重点为关系广大安全生产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安全生产问题。 
     (2)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针对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研究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社会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键性问题。 
     (3)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的总目标,为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减少生产事故和实现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开展重大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特别注意安全科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的推广。 
     (4)力争建设若干安全生产研究基地和示范基地,取得一系列安全生产科技新成果,推广应用一批安全生产科技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3.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目标 
     (1)安全生产科技总目标
跟踪国际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集中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安全生产急需的重大理论问题、应用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在未来的十年内,使安全生产科技整体水平接近国际水平,争取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预警和调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安全监测和事故防治等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 
     (2)铁路运输安全科技工作目标 
     按照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研制开发、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逐步建立防止列车冲突的安全监控防护系统、防止列车脱轨的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提速旅客列车安全检测保障系统、道口安全防护系统、灾害预警防护系统、货物装载加固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测系统、事故救援快速抢险系统和行车安全信息网络及综合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成集监测、控制、管理和救援于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行车安全监控系统,使我国铁路的安全技术装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3)公路运输安全科技工作目标
按照“严把三个关口,搞好一个监督”的道路安全管理要求,开展车辆管理、车辆综合性能检测、道路安全、驾驶员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设备、法律法规和标准方面的研究工作,全面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和可靠性,力争到2010年使万辆车死亡人数下降到43人以下。 
     (4)交通水运安全科技工作目标 
     研究港口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监控预警系统,开发油气储运火灾爆炸事故后果预测技术,制定本行业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和条例,建立长江干线船舶安全监控与船舶事故应急反应系统、内河船舶运输危险货物泄漏事故反应系统,研制海空立体救助体系,使交通水运安全科技在信息化、快速反应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 
     (5)建筑行业安全科技工作目标 
     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科技工作的重点目标是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和先进机械设备研制,从改善作业环境入手,开发个人安全防护用具,使建筑行业的安全科技水平与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同步发展。 
     (6)机械工业安全科技工作目标
研究和修订机械行业的产品和安全技术标准,推进安全评价工作和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使劳动保护设施先进、可靠、齐全。加快研究解决粉尘、噪声和大件喷漆的安全措施。减少起重、机械、触电伤害,降低事故频率。开发适应于油库、丙烷站、煤气站、易燃液体和气体储罐、输送管道等易燃易爆部位的报警装置、浓度测定仪器和防爆措施。 
     (7)电力安全科技工作目标 
     按照保证向社会安全、稳定、可靠供电,提高电力系统经济效益的总目标,注重研究和解决电力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安全技术问题。通过研究开发和技术引进,在输电技术、配电技术、调度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电力安全保护技术等领域完成一批重大安全科研项目,为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安全技术保障。 
     (8)兵器工业安全科技工作目标
以兵器工业具有重大危险性的火化工生产、安全防护技术研究为主要科研方向,按照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抗爆抑爆安全结构工程研究与应用、火炸药工艺安全、民爆安全技术、安全工程测试、静电防护等专业需求组织科研项目,承担起兵器工业建设中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努力开创安全技术研究的新局面。 
     (9)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工作目标 
     围绕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架空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并在相关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达到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目标,使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架空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的整体水平接近或达到二十一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供安全保障。
三、重点任务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理论创新
基础理论研究是科学研究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础,安全生产基础研究不仅要针对某个时期所面临的基础理论,还要针对未来一个时期内重大理论问题。在最近一个时期内共设置8个重点研究方向。 
     (1)安全生产重大哲学问题与方法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指导安全生产理论和政策研究,深刻揭示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安全生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安全生产理论体系构成、要素及其层次关系; 
     ■安全生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要求; 
     ■安全生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重大哲学问题。 
     (2)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体系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之一,其理论体系是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创新的产物。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内容、内涵,今后安全生产基本工作格局。探索安全生产上升为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合理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对促进并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重大意义。 
     ■以“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指导思想,为保护最广大人民生命、健康与财产基本权益,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必由之路。 
     ■研究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由法制基础、国家监察和工伤保险三个主要支柱的基本构架。 
     ■结合政府公共管理的发展新方向,重点论述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支持”的安全生产新格局。 
     ■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的成功经验成果,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企业、工会和职工群众承担的责任、应尽的义务和需要发挥的作用。 
     (3)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故致因理论的认识不断发展。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生产设备的高集成化、超细分化,高密度的人员、设备和信息流,具有超大能量的重大危险源,高信任度的操作模式,构成了现代和最近一个时期内的生产工艺特征,安全生产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开放复杂宏观巨系统。适应于开放复杂宏观巨安全生产系统的事故致因理论研究应该针对如下的问题: 
     ■开放宏观复杂巨安全生产系统的基本特征,研究该系统的构成要素、各要素的层次关系和相关性。 
     ■分析以往事故致因理论,说明它们的特点和解释事故发生的基本出发点,研究这些理论对于开放复杂宏观巨安全生产系统的适应性。 
     ■研究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直接致因因素和间接致因因素以及它们与事故发生的关系。 
     ■进行典型生产系统分析,如铁路机车运输系统、公路客运系统、民航调度系统、水上交通客运系统、旅游安全系统、锅炉安全操作系统、民用建筑施工安全保障系统等的事故致因因素。 
     (4)安全生产科学研究中的数学、力学方法
安全生产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学科,在安全生产科学研究中需要使用数学、力学、物理学、计算机等工具、方法和手段。近年来,在数学、力学、物理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神经网络方法、分维分形理论、灰色理论、巨系统理论和方法、模糊数学理论、流变理论、博弈论和方法、离散数学理论和方法等都产生了很多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研究如何把这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应用于安全生产之中。在这方面,优先研究方向有: 
     ■开放复杂宏观巨安全生产系统的神经网络方法。一个开放复杂宏观巨安全生产系统往往是一个输出和输入基本确定而不完全确定、但不能确定输入与输出关系的系统,要研究这种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最好的手段就是采用神经网络方法。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神经网络理论和方法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如事故发生机理、事故发展过程、应急救援演练、事故时期人员疏散的学习机制;建立典型安全生产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开发典型安全生产系统的神经网络计算机软件。 
     ■安全生产事故预警和干预理论研究。预警和干预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得到了国内外科学研究界的普遍重视,很多工业化国家建立了经济预警、灾害预警、事故预警等预警机制、理论和方法,构筑了强大的预警防线。我国在金融、宏观经济、社会保险等领域,借助具有事故仿真和强大知识库的数据仓库技术(不同于数据库),正在研究相关的预警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该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主要研究安全生产事故的预警理论、方法和干预机制。如重大生产事故的国家预警模型和调控模型,在国民经济中安全生产基本建设宏观调控机制和调控模型,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交通运输、兵器生产、特种设备等重大事故的预警机理、预警模型、干预因素、干预模型等。 
     ■复杂多因素安全系统因素相关性的离散数学理论和方法。对于复杂多因素的安全系统,因素之间往往是具有相关性的。如对于集公安、消防、医疗救助、紧急救助等为一体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如何确保接报电话时刻处于等待状态,就需要应用离散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主要研究内容有:交通运输安全调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集成化机械生产系统等典型生产系统的安全因素数学表示,各因素间的关联度及其数学表示,各因素重要度及其数学表示等。 
     (5)事故发生机理与事故控制理论
交通、运输、建筑、消防、机械、电力、轻工、纺织、旅游、轻纺、冶金、铸造、特种设备、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教育等行业事故发生机理和事故控制理论研究。包括: 
     ■交通运输驾驶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建筑工人、兵器工业生产等高风险生产场所工人的可靠性研究,测试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生理、心理反映与事故发生的关系。
■交通道路规划与事故发生关系的理论研究。交通线路规划应考虑安全、土地(空间)使用、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因素,而安全是最重要的。研究道路安全规划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编制道路安全规划实施指南。 
     ■建筑结构力学中安全相关理论研究。随着建筑规模的越来越大,建筑物的固有风险也越来越高。在建筑结构力学中安全相关理论研究重点有:深基坑开挖的安全控制理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力学理论和方法、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安全施工理论和方法。 
     ■事故状态下人心理、行为模式、行为规律研究。包括:事故状态下人们的心理反映,火灾、爆炸、泄漏、机械事故等典型事故状态下多层居民楼、开阔厂区、高密度人员集聚场所等典型场所的人群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律。 
     ■各类火灾、爆炸、泄漏、机械、电气事故发生的基本条件(环境)和发展过程研究。 
     ■锅炉、压力容器、客运索道、大型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基本条件(环境)与发展过程研究。 
     2.抓住共性、关键性问题进行重点攻关 
     在交通、运输、建筑、消防、机械、电力、轻工、纺织、旅游、轻纺、冶金、铸造、特种设备、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教育等领域,涉及多项事故预测预报技术与装备、事故防治技术与装备、安全监测技术与装备、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这些技术与装备,是行业发展的支撑。要从上述行业安全生产的共性和关键性问题入手,组织安全生产各方面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在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开发方面设立15个重点领域,开展24项重大安全科技攻关。 
     (1)重点攻关领域 
     1)重大危险源指标体系、监测与监控网络化技术
研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分级技术以及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监测与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开发用于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监督管理辅助决策智能化、基于GPS数据传输、GIS可视化监测系统软件。主要内容包括: 
     ■各类事故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故统计分析,建立定量化(QRA)风险评价模型,包括事故伤害与破坏范围、事故发生概率以及危险性评价模型等。 
     ■各类危险源的固有风险指标。在一种环境中的某个危险源的固有风险是一个定值,这种风险是由危险源本身属性决定的,研究典型危险源的固有风险指标体系及其风险值。 
     ■各类危险源的社会风险指标和管理措施风险指标。危险源的固有风险是不变的,而社会风险和各种措施管理等因素风险是变化的,研究危险源在典型环境中的社会风险和各种措施、管理等因素风险的指标体系及其风险值。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与分级关键技术研究。包括:运输过程、危险建(构)筑物、锅炉、压力容器、危险物品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体系、定量化评价方法和分级指标体系;对各类危险源分级指标体系进行整合,研究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管理技术。 
     ■研制基于GPS数据传输、GIS可视化技术的重大危险源监测与管理系统。包括:完善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宏观管理的数据支持机制,研制包括:危险化学品、法律法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应急救援设备、应急救援器材、重大危险设施(设备)、危险建(构)筑物等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研究对重大危险源数据处理与监测管理辅助决策的数据挖掘系统;开发支持多主式通讯系统的现场总线协议、支持GPS数据传输、基于GIS可视化技术的重大危险源监测管理系统。 
     2)事故预测预报技术与装备
正确的事故预测预报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近年来研究机构十分重视事故的预测预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主要研究集中在事故诊断、事故模拟、事故仿真、事故再现虚拟场景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开发重点和方向包括: 
     ■应用于飞机、船舶、车辆的智能化快速诊断技术与装备。 
     ■应用于管道、储罐、风机、泵的无损探伤技术与装备。 
     ■火灾、爆炸、泄漏的监测、检测、报警技术与装备,如各种原理的检测传感器、通讯报警设备等。 
     ■火灾、爆炸、泄漏、运输设备(工具)碰撞的报警技术与装备。 
     ■厂房、库房、地下硐室、地铁、固定设备等开放空间、受限空间典型事故的虚拟现实技术与装备。 
     3)事故防治技术与装备
事故防治技术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和控制事故扩大的技术。在这方面的开发重点和方向包括: 
     ■新型的安全专用材料,如耐火材料、防火材料、专用功能材料、智能材料等。 
     ■安全生产工艺和手段及其配套技术装备,如各种环境的安全爆破技术与装备、防止交通运输工具发生直接碰撞的技术与装备。 
     ■地下硐室、地铁、地下商场等事故时期的快速封闭、快速隔离工艺、手段及其配套技术装备。 
     ■不同压力、不同输送物质管道的快速堵漏工艺、手段及其配套技术装备。 
     ■开阔水域液体(比重小于水)泄漏事故的快速围堵、清理工艺、手段及其配套技术装备。 
     4)事故应急救援技术装备 
     先进的事故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是确保事故控制、人员抢救的关键,我国从“八五”就开始该方面的研究工作,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成套技术装备。这方面的研究开发重点和方向包括: 
     ■火灾、爆炸、泄漏、铁路交通、公路交通、水上交通等典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技术。 
     ■事故时期的抢救和通讯技术与装备。如:火灾环境下抢救技术与装备、长隧道重大交通事故快速救助技术与装备,长隧道、地下硐室通讯技术与装备。 
     ■应急救援成套化技术与装备,如多用途应急救援指挥车、便携式中距离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事故场景的可视化成套技术与装备等。 
     ■事故紧急逃生技术与装备,如防火面罩、各类防毒口罩、事故指示与安全标志材料等。 
     5)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关键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和城市功能的增强,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城市要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各类事故和各类突发事件,必须对应急救援力量进行整合,协调一致。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城市应急救援体系要素、内容和建设模式。 
     ■火灾、爆炸、泄漏、交通事故等典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技术。 
     ■城市事故特点以及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的原则、范围和实施程序。 
     6)重大事故预警与调控机制研究 
     通过对事故发生、发展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生产事故发生、发展的过程,建立生产事故影响因素数据库和调控因素知识库,应用数学、力学、经济学方法,建立国家生产事故预警与调控模型。主要内容包括: 
     ■生产事故发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分析生产事故发生趋势与国家政策、立法、执法、安全监督等调控因素的关系,建立生产事故干预模型。 
     ■建立生产事故影响因素数据库和调控因素知识库。 
     7)重大事故仿真关键技术与装备 
     通过对典型工业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的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型研究,建立典型工业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过程数值模拟和仿真软件系统,建立重大事故仿真实验室,开发相应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化计算机仿真软件包,为根本改变我国重大灾害性事故防治与处理的不利局面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及科学的决策依据。主要内容包括: 
     ■典型重大工业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过程数值模拟和仿真技术研究。包括:典型火灾事故的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型研究及模拟仿真软件开发;通过对典型火灾事故进行实验研究,探讨火灾事故发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发典型火灾事故的模拟仿真软件; 
     ■典型爆炸事故的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型研究及模拟仿真软件开发。通过对典型爆炸事故进行实验研究,探讨爆炸事故发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发典型爆炸事故的模拟仿真软件; 
     ■典型毒物泄漏事故蔓延的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型研究及模拟仿真软件开发。通过对典型毒物泄漏事故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典型泄漏事故泄漏、扩散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发典型毒物泄漏事故的模拟仿真软件。 
     ■受限空间火灾烟流流态分析及计算机仿真技术。根据多孔介质渗流理论、火灾气体动力弥散理论、相似模拟理论及低温氧化和热传导规律,设计制作受限空间火灾发展趋势3D模型系统及其辅助系统,研究火区流场特性与火灾气体运移规律、火灾发展规律。建立三维非定常可压缩和多组分气体流动的数学模型,编制相应的应用软件,对事故发生进行模拟重现。 
     ■复杂系统重大事故智能诊断系统研究。包括:表达复杂系统深层知识的SDG建模理论及具体方法和对复杂系统深层知识的SDG推理算法及程序实现。通过对复杂系统运用SDG技术进行描述和建模的研究,最终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模型理论以及具体的建模方法。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所建立的SDG模型,可以有效地包容复杂系统内各子要素间的影响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是完备和高效的。这一套SDG建模的理论和方法,一方面支持对复杂系统划分下的多级子系统的建模,另一方面提供模型的复用技术。通过对复杂系统运用SDG进行搜索和定性推理的研究,最终提出搜索与推理的算法和引擎的程序实现。该引擎支持双向推理,且提供高速、可靠的推理结果。最后,我们还将提供一套科学的检验方法,以对推理引擎的各项性能做出统一的度量。 
     ■基于SDG推理的事故智能诊断技术。结合目前国际通用安全诊断方法,运用SDG来代替人工进行,从而提出一套新的、超越现有技术的安全综合方法。该方法能够完备地发现复杂过程系统中潜在的危险,以及这些危险发生的过程,为今后的解决复杂系统的事故分析问题提供依据。 
     8)安全特种材料与安全防护用品 
     在高风险作业场所,如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接触高压电弧等,作业人员不得不暴露于可能致人员伤害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使作业人员免遭伤害的唯一办法就是将作业人员保护起来。火灾、爆炸、电气等事故发生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应采用不使灾害传播或减缓传播速度的功能和专用材料是最佳手段之一。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距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在近期内主要研究内容有: 
     ■阻燃、防静电、防腐蚀性能材料的研制。 
     ■轻型、低阻、高疏水的口罩材料研制。 
     ■高反射性能的逆反射材料研制。 
     ■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环境工作服装研制。 
     ■各类安全专用材料的检测检验技术研究。 
     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其支持技术
分析工业化国家的分级监察特点以及我国安全生产监察的需求,研究科学、适应国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体制、手段、方法和程序。该方面研究开发重点和方向包括: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实施分级安全监察模式、方法和过程。 
     ■交通、运输、建筑、消防、机械、电力、轻工、纺织、旅游、轻纺、冶金、铸造、特种设备、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教育等分级监察指标体系和监察实施规划。 
     ■交通、运输、建筑、消防、机械、电力、轻工、纺织、旅游、轻纺、冶金、铸造、特种设备、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教育等分级监察支持手段,如便携式安全监察执法计算机及其决策支持系统等。 
     10)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是对安全生产过程、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和工具、生产人员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在生产过程中遵守安全生产标准是确保生产安全的关键。已有旧标准的修改、适应WTO新形势的新标准制定、对未来可能的标准等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以此来构筑我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该方面研究开发重点和方向包括: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内容、构成研究,构筑我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交通、运输、建筑、消防、机械、电力、轻工、纺织、旅游、轻纺、冶金、铸造、特种设备、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教育等领域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 
     ■城市安全标准研究。包括:城市人的安全行为规范,为城市安全服务的各类设施、设备、用具、工具的安全标准,城市应急救援、安全保障标准等。 
     11)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信息化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建设方面,近期需要开展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主要有: 
     ■安全信息网站规划设计,进行国家、省、市、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规划,研究我国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体系框架。 
     ■国家安全生产电话举报体系规划设计,进行国家、省、市、企业的安全生产电话举报系统规划,研究国家安全生产电话举报信息网络体系框架。 
     ■国家、省、市级的基于GIS的事故应急救援和基于GPS的事故指挥系统。 
     12)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
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是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关键,该方面的研究与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有: 
     ■重大危险源监控实施方案研究。包括:重大危险源监控实施程序、监控方法、监控模式和监控内容。 
     ■国家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化体系研究,包括国家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体系需求分析、编制国家重大危险源规划。 
     ■国家、省、市级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基于GIS的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 
     13)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
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的支撑,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建设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国都十分重视安全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了用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安全评价、基础安全生产数据储备等各类数据库。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了安全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但仅仅是十分初级的工作。目前,急需建立的安全基础数据库有: 
     ■重大危险源数据库。 
     ■事故应急救援数据库。 
     ■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 
     ■劳动保护用品、安全产品数据库。 
     ■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情况数据库。 
     ■安全监督管理支持数据库。 
     14)安全评价关键技术 
     安全评价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评价可以减少、控制生产过程的危险源,降低发生生产事故的风险,减少事故的损害。目前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安全评价主要以定量化个人固有风险评价方法为主。我国由于实验基础数据的积累、事故统计资料不完善等,安全评价还停留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价阶段。在安全评价方面,近年来需要开展的科研工作有: 
     ■典型生产工艺(过程)的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个人固有风险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适应于国情和生产条件的安全评价计算机软件开发。 
     1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手段,对全面提高企业的 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该方面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有: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研究,如要素运行模式、过程化模式等。 
     ■交通、运输、建筑、消防、机械、电力、轻工、纺织、旅游、轻纺、冶金、铸造、特种设备、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教育等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研究。 
     ■小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研究,制定小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模式,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步骤、内容等研究。 
     (2)安全生产科技攻关项目 
     按照重点研究方向,设立24项安全科技攻关项目。 
     ■重大危险源指标体系、监测与监控网络化技术研究。 
     ■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现代技术的应急救援决策支持与重点技术装备研究。 
     ■重大事故预警与调控机制关键技术研究。 
     ■重大事故仿真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典型事故隐患快速智能诊断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 
     ■基于GPS的移动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与设备研究。 
     ■安全专用材料研究。 
     ■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保护用具的关键技术研究。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智能在线监控技术研究。 
     ■水上交通工具冲突防止与事故监控系统研究。 
     ■小企业事故预测预报成套技术与装备研究。 
     ■安全监督管理专用工具与设备研究。 
     ■防止列车冲突安全监控防护与安全运行关键技术研究。 
     ■交通道口安全防护与监控系统研究。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装备等安全生产重大数据库研究开发。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程序与方法研究。 
     ■事故预防、工伤保险与安全监察机制研究。 
     ■企业新型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措施研究。 
     ■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研究。 
     ■安全生产贸易争端事件对策机制和措施研究。 
     ■安全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系列化评价软件开发。 
     ■小康社会安全生产指标体系研究。 
     3.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广优秀成果 
     安全生产科技产业化的指导思想应该:首先要通过产业化提高我国安全生产的总体水平,围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总目标;其次,要通过产业化带动安全生产产业的发展,提高安全生产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值。安全生产重点推广技术有: 
     ■火灾、爆炸、泄漏等典型事故安全评价软件。 
     ■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软件。 
     ■基于GIS的企业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软件。 
     ■车站、码头、港口、危险货物工厂等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监测、报警系统。 
     ■城市、地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重大事故监测报警系统。 
     ■城市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车站、码头等基于GIS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重大道路事故快速报警、指挥系统。 
     ■内河水运安全监控、事故报警和指挥系统。 
     ■多功能应急救援指挥车。 
     ■铁路安全监控和事故报警、指挥系统。 
     ■交通、运输、建筑、机械、电力、轻工、纺织、旅游、轻纺、冶金、铸造、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教育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地区、行业、小型企业过程化安全管理模式。 
     ■地下大型硐室、地铁、地下百货商场等事故监测报警系统。 
     ■交通运输工具碰撞事故报警与应急反应系统。 
     ■易燃易爆物料储仓泄爆、抑爆装置。 
     ■冶炼作业环境中毒事故监测报警系统。 
     ■车辆超速、超载连锁保护装置。 
     ■汽车综合性能快速诊断装置。 
     ■船舶故障快速诊断装置。 
     ■铁路路况快速分析、事故诊断装置(系统)。 
     ■燃气泄漏报警装置。 
     ■自动超声波无损探伤技术。 
     ■移动危险源监控跟踪技术。 
     ■压力容器损伤快速检测系统。 
     ■哈龙替代灭火剂。 
     ■多功能应急指挥车。 
     ■便携式红外电气线路检测仪。 
     ■灾害环境的可视化技术。 
     ■便携式安全监察执法工具。 
     ■火灾排烟探测系列装置技术。 
     ■阻燃材料新技术。 
     ■防止变电站全停保障技术装备。 
     ■高压带电作业器具。 
     ■起重机安全综合保护新技术。 
     ■800兆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 
     ■防止列车脱轨安全检测监控系统。 
     ■新型车轮轴探伤装置。 
     ■铁道路口障碍预警装置。 
     ■新型安全防护用品。 
     ■大型油轮泄漏油围堵清除设备。 
     4.进行成果整合,建立示范工程 
     按照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要求,建设6个示范工程: 
     ■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示范工程。 
     ■安全奥运技术示范工程 
     ■安全三峡技术示范工程 
     ■城市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示范工程。 
     ■建立与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示范工程。 
     ■在中小企业建立与保持科学化、系统化安全管理体系示范工程。 
     四、保障条件和措施 
     1.建立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体系 
     将安全生产科技作为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纳入企业科技统一发展规划之中。建立完整的安全生产技术开发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建立有利于安全科技成果的推广利用和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和运行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现人员、资本的有效利用。树立市场竞争观念,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效率和效益。 
     2.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安全科技必须有所超前,从而可以保证和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随着生产的发展,要继续加大安全科技经费的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对安全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拓宽经费渠道。积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安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从成果转化的效益中提出一定份额用于技术创新的再投入,形成科研与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3.建立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安全生产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应放在研究基地、实验室建设、示范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面。 
     (1)研究基地建设
以目前的安全科学研究院所、大学为基础,建立或加强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研究机构(所),陆续建立下列专业化研究机构: 
     ■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所。 
     ■安全生产人机工程研究所。 
     ■城市公共安全研究所。 
     ■各专业事故防治研究所。 
     ■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 
     ■事故分析、处理中心。 
     ■劳动保护用品检测中心。      
     ■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检测检验中心。 
     ■国家安全评价中心。 
     (2)实验室建设 
     针对交通、运输、建筑、机械、电力、轻工、纺织、旅游、轻纺、冶金、铸造、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教育等领域应逐步建立国家、地方、行业重点实验室: 
     ■人机工程实验室。 
     ■安全材料实验室。 
     ■安全设备实验室。 
     ■事故分析模拟实验室。 
     ■安全评价实验室。 
     ■事故状态人行为实验室。 
     ■交通、运输、建筑、机械、电力、轻工、纺织、旅游、轻纺、冶金、铸造、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教育等领域专业实验室。 
     (3)安全人才培养基地 
     安全生产人才是最可贵的安全生产资源,安全生产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安全生产的发展和未来。应该加强“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制定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安全生产人才培训的目标、方法和任务,研究安全工程各教材大纲和要求,组织编写安全工程专业教材。 
     4.重视科技对生产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加强对安全生产领域重大的技术、管理问题的科研攻关,研究全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大基础和应用项目,在安全防护技术、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技术、重大灾害评估技术等方面,解决生产中的重大安全问题,特别加强安全基础及前瞻性问题研究,为生产发展提供安全技术支撑,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安全技术保证。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坚持国际化发展方针,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跟踪国际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方向,引进、推广国外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培养安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6.形成尊重人才、重视科研的社会氛围 
     集中国内安全生产的专家学者,吸收国外安全生产专家学者参加,进行安全生产科普知识的推展,广播安全生产科技的种子,定期和不定期举行安全科普知识讲座和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重视安全生产科研和注重安全生产科研成果推广的社会氛围,使安全生产科技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全生产第一生产力。 
     7.加强人才培养,形成安全科研梯队 
     注意引导我国具有安全技术与工程、环境与安全工程或与安全工程相近专业的大学,开展全方位安全科技人才的培养,争取各方面力量,创建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基金、安全生产优秀中青年科研基金等,建立优秀安全生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的机制。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OO三年十二月二十二

采编:news.znzbw.cn(智能装备网)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装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之日起十五天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