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料首页 频道列表

Kollmorgen惯量匹配规则的演变

2021-12-02 16:2540945下载
文件类型:PDF文档
文件大小:1K

这种过时的方法在高负载惯量、低连续转矩要求的应用中会增加成本以及不必要的质量。在开发兼顾带宽和伺服刚度的高性能解决方案时,电机惯量只是其中的一个考量因素。  众所周知,惯量匹配主要解决伺服电机连动负载的控制稳定性问题。在70年代,有刷伺服电机逐步取代机床上的液压系统,为此设计人员会根据机器的预期性能先计算出负载惯量、转矩和转速要求,然后根据转矩和速度要求来挑选电机。如果电机惯量和负载惯量不接近1:1,则使用更大惯量的电机或变速箱(减少折算到伺服电机上的惯量),由此增加了系统成本。尽管惯量匹配有利于优化功率传递,但无法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理想情况下,应减少总体系统惯量,以降低能耗。然而,电机越大,增加电机惯量的同时,对电机的转矩要求也会提高。  除了惯量匹配外,还应更多的考虑应用定容。在液压系统向电机过渡的过程中,现有技术不利于对整个机械和控制系统进行快速分析。在这类闭环伺服系统的结构中,某些元件会显著影响机器性能,例如电机、附加反馈装置、与负载的耦合以及伺服回路整定能力。为提供良好性能,就要对伺服回路进行整定,使其按所需的带宽和伺服刚度运行,从而以最小的超调优化对控制器命令的响应。伺服驱动器主要通过电流、 速度和位置三个回路来控制伺服电机。每个回路可以通过整定对转矩或速度变化做出快速、稳定的响应,实现运行平稳,以此增强系统响应。在早期,伺服回路整定依赖于分立元件和电位器来试探性调整回路增益。其有限的分析工具和处理能力再加上分立元件,要求电机和负载之间必须具备紧密的惯量匹配。 即使处理器和分析技术不断改进,伺服回路数字化整定技术日益成熟,但传统的1:1黄金匹配规则仍沿用至今。



请登录查看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